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田野上的科技交響曲:濰坊青州智慧農業奏響鄉村振興新樂章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07 | 265 次浏览 | 分享到:

清明假期,濰坊青州市的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在譚坊鎮王家羊村智能溫室建設現場,工人正穿梭於鋼架之間,焊接聲、機械轟鳴聲與春日的鳥鳴交織成鄉村振興的協奏曲。近年來,該市深入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採用「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帶動農戶參與經營,大力發展智慧設施農業,有效提升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正是仲春時節,走進高柳鎮閔河村種植戶的西紅柿大棚,寬敞的大棚裡綠意盎然,一串串成熟的西紅柿從藤蔓與枝葉中探出頭,色澤鮮豔、圓潤飽滿,讓人垂涎欲滴。棚裡的西紅柿已經陸續進入成熟期,即將採摘上市。 「現在我們只需要每天摘摘枝葉,保證果實能受到充足的光照,其餘的交給它們就好了。」種植者指著農田旁一個個數位化智能應用監測設備說,它們可以24小時監測西紅柿實時生長情況以及氣象、土壤、水質、蟲情等數據,兢兢業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在青州,這種「科技範兒」正從單一大棚向整個產業鏈延伸——九州農莊蔬菜專業合作社的80多個高溫大棚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採用先進的溫控和滴灌技術,實現對大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和精準調控,每天5噸新鮮蔬菜從這裡發往上海、煙台等地。



蔬菜產業作為青州市五大農業支柱產業之一,在農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該市緊盯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和區位優勢,透過政策支持和各方力量的注入,積極引導農民、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棚瓜果蔬菜,推動溫室大棚產業逐步向高效化、精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不僅豐富了居民的“菜籃”,也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


一排排春白菜整齊排列,長勢喜人,工人熟練地砍菜、精揀、裝車,整個採收過程有條不紊……這是近日記者在東夏鎮蔬菜大棚裡看到的豐收景象。這幾年,東夏鎮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發展出春白菜等特色種植和以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今年全鎮春白菜種植面積近500公頃。



「為了保障春白菜的品質和產量,我們加強技術指導和監管,指導農戶按照標準化、無公害化模式進行農業生產,以提高大白菜的品質和產量。東夏的春白菜在全國各地很受歡迎,銷路也很好,菜農也得到了一定的實惠。」東夏鎮農業辦副主任楊琳說。


據了解,為推廣智慧設施農業,助力鄉村振興,青州市持續推進「千人指導萬人培訓」農技提昇行動,加快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步伐,切實提高蔬菜穩產保供能力和品質安全水平,並先後組織10個技術服務小組深入蔬菜集中田區,採取蹲點包片、進村入戶的方式,經營空間105050次商業化企業。明白紙2500餘份。



政策扶持引導老舊大棚升級換代,智慧系統守護土地增產增收,科技特派員奔走田間解難題……青州正在用現代設施農業的金鑰匙,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打開一扇扇「致富門」。正如閔河村村民所說:「現在種地就像照顧孩子,用心了就有好收成。這大棚裡長的不僅是果蔬,更是咱農民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