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向新提質高原農業蝶變富民產業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08 | 271 次浏览 | 分享到:





春風送暖,桃花盛開,希望的田野迎來新一季的耕耘。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強化耕地保護與品質提升」「推動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等一系列部署擲地有聲。


眼下,本縣區正有序推進春季農業生產,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引領下,新品種、新技術點亮田間新「耕」景,新農人、新農具奏響科技興農新樂章,新舉措、新思路繪就農業新圖景。


新品種新技術匯聚田間地頭


走進榆中縣園子岔鄉小岔村百合籽種繁殖基地,田間地頭的臨時「課堂」熱鬧非凡。今年,園子岔鄉積極推動百合種植基地百合籽種繁殖,預計每年能生產百合種球800萬粒左右,帶動農戶自繁自育1200萬粒以上,可滿足3000畝左右的種植需求。


榆中縣自去年提出全面實施中國·蘭州現代絲路寒旱種業創新谷以來,依託以高原夏菜為主的種子種苗發展的區位優勢和以百合、馬鈴薯自有種子的品種優勢,持續做優做強甘肅康源、榆中裕豐、家中水禾等集約化育苗中心,育累積14億萬種植物苗化植物苗化。今年,該縣將圍繞百合、中藥材和高原夏菜、馬鈴薯等特色產品,以種質資源保護為基礎,建立中國蘭州絲路寒旱現代種業創新谷,打造蘭州現代種業新優勢。


位於西固區達川鎮的“啟天創高西甜瓜科技園”,是由蘭州啟天創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育種“高地”,主要組織育種企業、甘肅省農科院、淮北師範大學相關育種團隊,進行西甜瓜新品種選育、比對試驗和展示,並發展從而發展出優代西瓜古瓜西的大工業。


蘭州啟天創高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牛鐵棟告訴記者,「啟天創高西甜瓜科技園」作為中國農業大學智慧農業試驗基地和中國農大智慧農業團隊合作研發相關核心技術,申請獲批了甘肅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畫「基於無人機的農場工人勞作行為識別設計研究及農業系統研發」計畫與基於機器農業計畫「基於無人機的農業計畫基礎性研究和智能


據了解,無人機識別農場工人管理項目利用無人機進行農場監控,並結合深度學習演算法,對採集的視訊數據進行處理,以實現對農民勞作的準確分類和判斷,旨在解決當前農場工人可能的摸魚、偷懶等行為,並結合品種標準化種植管理規範要求人員勞作行為的規範,從而提高人員投入和產出價值。


西甜瓜種子純度鑑定智慧系統計畫旨在透過機器視覺AI演算法,實現對西甜瓜種子的快速、自動化鑑定,大幅提高鑑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對種子進行精細的影像分析,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種子的純度,減少人為誤差,透過智慧系統對鑑定種子進行精進的影像分析,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種子的純度,減少人為誤差,透過智慧系統對鑑定出種子的純瓜數據,為農業化生產品質水準的生產能力,為農業生產能力提供增幅,有助於提升新種子的農業品質。


良種良法良技匯聚田間地頭,我市各縣區開展的新品新技術運用,不僅讓阡陌沃野成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場,還折射出現代農業技術躍升的新圖景,讓生產「含新量」持續推動產業「含金量」連連攀升。


新農具新農人深耕智慧農業


春季是果樹萌芽抽梢、開花坐果的重要時期,也是果樹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日前,西固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在金溝鄉馬家山村蘋果園使用無人機進行石硫合劑芽前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將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較低水平,確保全區農業生產和農業生態安全,為果園綠色防控和農藥減量打下堅實基礎。


果園病蟲害防控現場,工作人員在對無人機的設定路線、配比農藥、噴嘴檢測等進行操作並檢查完好後,在飛防技術人員的操控下,無人機盤旋升空,按照預定的路線、區域,對果園進行大規模的噴藥作業,近百畝的果園2小時就完成了農藥噴灑。 「每年果園得打好幾次藥,人很費勁,無人機打藥省工省力,效果還好!」果農楊師傅高興地說。


根據西固區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介紹,無人機開展病蟲害防治農藥使用量能減少50%以上,霧化程度好,可大幅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同時,無人機作業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接觸農藥,降低了作業人員的健康風險,節省了用工成本。


今年春耕生產季,這樣科技感十足的景象常出現在我市各縣區的田間地頭。


今年38歲的孫天淵,於2018年成立永登科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身農村創業。他一口氣承包了1000多英畝土地,全力建造蔬果種植和育種基地,將自己的精力毫無保留地投入農業發展。如今,合作社已帶動週邊農戶種植芸豆等製種面積達300多畝,參與農戶人均增收6500元,成了遠近聞名的新農人能手。


記者訪問時發現,春耕時節,智慧化機械設備在各縣區田間地頭穿梭不停,「黑科技」革命不斷上演。特別是在農旅融合的當下,手機也能成為「新農具」。 「田間主播」既是新職業,也是新潮流。從提籃叫賣到網銷全國,直播成了新農活,主播成了新農人,田間土貨接通數位供應鏈,成功走向了千家萬戶。


「歡迎大家來到邁綠達直播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款好看又稀奇的菜品,俗稱'紫'白菜,可以鮮食,長在地裡看起來像花兒一樣,好看又好吃。」這是皋蘭縣邁綠達產業示範園新農人魏凱婷正在抖音直播的一幕。


今年23歲的魏凱婷從小受父親魏公軍影響,畢業後毅然回到家鄉,這裡是她新農夢想萌芽的地方。 「我父親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科技改變生活』,農業也應該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把網路流量轉化為致富增量。」魏凱婷說,從過完年到現在抖店銷售額達到了7萬多元。


「看,前面這塊地我打算給我們抖店銷量好的前50名顧客免費提供20平米土地,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種地,真正認識到什麼樣的菜才是綠色菜。」魏公軍坦言道,往年看到村里農戶辛辛苦苦種了40多天的菜有些都扔了,原因是菜有蟲眼或菜品相看,不收看,品。對此,魏公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受電商優勢的啟發,他認為,只有讓消費者真正接觸綠色種植,才會對現代農業產生新的認識,還能實現「農業+文旅」的多重效益。


新措施新思路催動要素融合


「面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我們持續提昇科技創新對產業的支撐力度。」蘭州啟天創高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牛鐵棟表示,公司將繼續深化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西甜瓜新優品種標準化種植和AI模型研究,AI篩選抗性和特性組合育種研究,把瓜島產業發展為現代科技引領的發展方式鄉村振興。


「全力建構產業體系,統籌做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謀篇佈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七里河區加速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新舉措新思維。


不只七里河區,永登縣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全方位支持農業企業與農戶發展,鼓勵農民流轉土地給新型經營主體,給予每畝每年500元補貼。同時農業基礎建設、科技研發、品牌創建等計畫重點支持,每年舉辦培訓不少於50場次,培訓農民1萬人次以上。


安寧區將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著力打造農產品「網路+」新業態,培育一批營運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準安排生產經營,拓展農產品「網路+」新業態,培育一批營運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準安排生產經營,拓展農產品網路銷售管道,推廣大型商超、電商平台等與村社(農戶)建立對接機制,規範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模式,組織進行「慶豐收」等行銷活動。促進農產品及加工流通企業數位化改造,整合應用清選分級、品質檢測、加工包裝、冷藏保鮮等智慧設施設備,培育發展智慧化、高端化現代加工倉儲模式。同時,全面提升「酪梨等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做好農業科技服務,讓技術“接地氣”、農民“用得上”、產業“可持續”,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見效。


根據紅古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積極探索政府專項債券+社會資本注入+財政資金獎補等資金籌措模式,堅持用適宜設施農業發展的優質專用品種、現代技術、先進設施武裝農業,大力推廣新裝備、新材料、新技術、新結構集成集成,通過創新投資資金機制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讓傳統農業在生機轉型中煥發了生機設施。


一元復始,萬象「耕」新。從新品種新技術的“源頭突圍”到新農具新農人的“鍊式崛起”,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力,我市各縣區打通創新各要素的流動,以新質生產力重塑農業基因,成為縣域農業向“新”躍升的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