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創新富農
“書記,把我家菜地給整了,後面怎麼搞?”“按政策補一年青苗費!”
“我家幾棵桃樹被挖了……”“果苗費一樣補上!”
“書記,我家油菜長得那麼好……”“能留就留,保證收割完再動工!”
……
湖北孝感孝南區楊店鎮滻川村黨總支書記秦浩穿梭在田埂間,耐心解答村民疑慮:“集中連片後,土地效益更高,大家收入也能增加!”
4月8日上午,楊店鎮滻川片區農業生態融合計畫現場機械轟鳴,十幾台挖土機舒展鐵臂整理田壟,推土機將細碎的田埂推成規則的緩坡。原本零散分佈的「豆腐塊」田地在機械交響中逐漸顯露出開闊面貌,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塊瞬間連成一片,恍若巨幅農耕畫卷正徐徐展開。
看著眼前浩蕩的施工場景,村支書秦浩轉悠在田埂上,一邊盯著施工地塊,一邊回應村民諮詢:“畢竟整合了村民的田塊,大家有擔心很正常。講清政策後,村民都很理解支持!”
「分散的地塊連成一片,最大好處是集約化發展農業,土地效益提高,村民收益自然增加!”
「全面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的重要舉措,是繼續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對於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近年來,孝南區根據轄區自然禀賦、傳統民俗文化、社會經濟條件等,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啟動楊店鎮滻川片區、園藝片區農業生態融合項目,積極探索出一條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小切口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科學路徑。
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策略,楊店鎮滻川片區、園藝片區農業生態融合計畫通過三年(2024 - 2026年)系統整治,涵蓋鎮內6個行政村(社區),共綜合整治農田及生態環境41703.91畝。本計畫以土地整治為核心,整合耕地、茶園、桃園等資源,分為農用地整治、村莊建設、流域治理三大板塊,旨在破解耕地碎片化、水利設施薄弱、產業低效等議題,打造現代化農業示範樣板,推動農業高質、鄉村宜居宜居宜、農民富裕富足。
本項目作為孝感市孝南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是推動孝南區鄉村建設加速前進的重要力量。透過集中流轉耕地導入規模化現代農業等方式,緊密貼合孝南區產業發展佈局,順應地區規劃建設方向,呼應本地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的熱切期盼,是推動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楊店鎮農業生態融合計畫涉及滻川片區的劉砦村、滻川村、邱畈村、永紅村,園藝片區的解放社區、回春村,共綜合整治農田及生態環境41703.91畝。建設內容主要分為農地整治、村莊建設、流域治理三大板塊。其中:
農地整治板塊包括耕地開發1106畝、耕地提質改造23268畝、園地提質改造5360畝等3個子項目;建設19203.71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打造4749.55畝精品茶、水果種植採摘、水蜜桃茶葉、水蜜桃花、水蜜桃產業。
村莊建設及流域治理包括及美鄉村建設7個自然灣、農村道路提檔升級25.61公里、劉寨水庫清淤工程、河道綜合治理工程、灌渠修復改造工程等5個子工程。
週邊生態環境提升改造,包含區域內水生態治理及人居環境改善提升,促進農業生態融合發展。
「透過計畫實施,預期顯著提升耕地質量,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強化特色農業基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與智慧化水平,打造現代化農業示範樣板,助力楊店鎮成為農業強鎮。」楊店鎮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同時,全面推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活垃圾與污水治理、村莊亮化等工程,完善村莊建設及流域治理相關設施,提升週邊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生態融合發展。
此計畫根據孝南區產業發展佈局,順應地區規劃建設方向,呼應本地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的熱切期盼,是推動鎮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必經之路,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破解土地碎片化困局啟動丘陵耕地新動能
楊店鎮位於丘陵地帶,耕地分佈零散、邊角小田眾多,受制於基礎建設薄弱、交通條件落後、水源供給不足,大量田塊長期拋荒,土地資源利用率低。
農業生態融合計畫的實施,正是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抓手。透過科學規劃農村土地功能分區,積極推動規模化種植、養殖,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大幅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讓鄉村重煥生態之美。
「這個計畫就是透過土地綜合整治,系統推進通路改造、機耕路修繕、塘堰清淤擴容等工程,有效提升蓄水能力與農地連通性;依托'千畝方、萬畝方'模式,將碎片化耕地整合為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為機械化作業與規模化植道。計畫實施後,不僅可喚醒沉睡的撂荒地、盤活土地資源,更能從源頭上築牢糧食安全根基——規模化生產預計帶動糧食產能顯著提升,而鎮村兩級透過消除拋荒隱患,也將實現耕地保護與產業振興的雙贏。
楊店鎮滻川片區、園藝片區農業生態融合計畫分三年實施,目前第一期5萬畝工程設計正在有序推進,覆蓋劉砦、滻川、邱畈、永紅、解放等6個行政村(社區),其中回春村萬畝方田管理核心
土地流轉+ 合作社農民增收路徑多元化
起初,村里土地分散在各家各戶手中,丘陵地塊高低起伏,種植效益低微。村里缺乏支柱產業,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留守農戶甚至需自費僱人耕種。隨著時間推移,邊角地塊因產出有限逐漸被拋荒,成片的閒置土地日益增加。望著荒草叢生的田野,村幹部和村民既焦慮又無奈。
「地塊七零八落,灌溉用水都成問題,種地根本看不到希望!」滻川村周家灣村民李富清道出心聲,“年輕人只能背井離鄉打工,村里連個像樣的產業都沒有。”
後來開始嘗試從土地改革入手,把村裡的零散田塊整合起來,再組成土地合作社,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統一將耕地對外租賃。為了讓土地增值,他們將耕地劃分成生產片區,租給新型職業農民耕種。
回春村引進的湖北省剛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在楊店鎮週邊種植小麥7000餘畝,雙季種植玉米、高粱並進行綠色秸稈掩埋,小麥平均畝產提高500 - 600斤,突破每畝1300斤左右。 「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再接再厲,爭取小麥突破每畝1500斤產量。」湖北省剛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平均畝產500公斤,節本增效的同時,使用化肥、農藥量少,週邊的農民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很多農戶都來購買公司的種子。
回春村1800畝的示範土地全部實現“雙種雙收”,拋荒現象基本杜絕。現如今,村民既可以拿租金,還能享受土地合作社的二次分紅,如果願意種地,還能再有一筆勞動工資,收入比往年翻番。
「我家13畝地流轉後,年增收超4000元。」四屋楊灣村民楊子凱算起經濟賬,「等地塊上的產業建起來後,還能在家門口當產業工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生態提質+ 文化傳承鄉村煥發新生機
目前,楊店鎮農業生態融合計畫第一期工程全面鋪開,機械轟鳴中,「田沃、水安、村美、產優」四大行動齊頭並進:在土地整治一線,5萬畝農地規劃藍圖生根,零散「補丁田」正連綴成片,危舊建築修砦清道清掃板與板結紮板和板片,劉滿臉基準備瓦。
現場施工的滻川片區施工隊師傅表示:「目前是搶抓施工的黃金時期,有近20台施工車輛在快速平整,已經平整了將近300畝,只要不下雨,施工就很順利。」後面將按照規劃進度施工,將高低不平的地塊順道平整,保質保量完成整治任務,包括挖塘、整清工作。
水利攻堅現場,5條河道疏浚治理如火如荼,新建泵站與灌渠修復工程築牢「旱能灌、澇能排」的生態水網;和美鄉村建設中,榨屋崗、四屋楊灣等7個村灣啟動環境整治,打造「桃旅融合」「茶香田園」等特色示範,同步化道路升級、升級。
產業佈局上,卓爾集團攜「桃花驛」IP深耕農旅融合,剛強農業智慧農田計畫落地生根,桃茶品牌化鏈條與三產融合藍圖漸次展開,沉睡的土地正迸發集約化、現代化的新生機。
作為專案實施方的孝感市孝南區全要素自然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肖彬彬表示:「專案將深化三大舉措,一是優化方案,細化工程設計,確保土地平整、水利配套等科學落地;二是保障施工,協調全要素公司進場,加快千畝方農田、生態水網等科學落地;二是保障施工,協調全要素公司進場,加快千畝方地、生態水網等建營計畫為強化管理,專程設計中心化建築成建築,確保計畫
據悉,透過實施楊店鎮滻川片區、園藝片區農業生態融合項目,可有效提升生態質量,確保耕地連片度提升47%,水資源利用率提高30%,有效防治水土流失;預計新增高標準農地2.3萬畝,農業機械化率超過80%,帶動土地流轉超過億元。同時,7個和美鄉村示範點將形成「桃花驛」「茶香廊」等文旅品牌,促進農旅融合,拓寬農民增收管道。
該計畫也將文化傳承與保護置於重要位置,並加大對當地歷史文化遺跡、民俗風情等文化元素的保護。如,將楊店非遺文化過年上燈與茶香結合,延續上百年的桃花特色元素等,因地制宜地保留傳統民俗。讓村民在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能留住鄉愁記憶,延續鄉村的文化脈絡,使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楊店鎮正以土地整治為筆,以生態融合為墨、產業驅動為色,在廣袤田野上書寫鄉村振興的生動答案卷。
Copyright ©
2006-2025,中華農業報,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