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看,兩份產業振興的「縣域密碼」!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7-18 | 220 次浏览 | 分享到:


祥雲縣具有悠久的種桑養蠶歷史,是雲南省優質繭絲基地和十個蠶桑核心基地縣之一,被列為省級財政蠶桑專項重點扶持縣、現代農業國家蠶業技術體系示範縣、省蠶桑技術體系實驗站設站縣,也是雲南省農科院蠶蜂業技術體系示範縣、省蠶桑技術體系實驗站設站縣,也是雲南省農科院蠶蜂業鄉村振興基地縣和研究基地之一。近年來,祥雲縣進一步加強對蠶桑產業的扶持力度,把蠶桑列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項目,全縣蠶桑產業得到穩定發展。蠶桑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業農村骨幹支柱產業之一,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中扮演重要角色。


探索「合作社+村組」聯農新模式


站在祥雲縣松梅村的山頂上,放眼望去,整個村子都掩映在碧綠的桑樹中。涼風吹過,翻起層層綠浪,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桑樹,讓整個村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松梅村為全國「一村一品」蠶桑專業示範村,全村現有桑園4879.03畝,有栽種桑養蠶戶364戶1456人,佔全村總人口的72%,戶皆有桑園13.4畝,養蠶戶人均栽種 3.35畝。



為暢通蠶繭銷售管道,延長蠶桑產業鏈,促進養蠶戶增收,祥雲木蕊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結合“萬名人才興萬村”工作,不斷探索“合作社+蠶桑專家+銀行+蠶農”的政銀企社合作新模式,會同中國農業銀行銀行、雲南百祥繭分行,加強村站「聯企」?社”“村聯社”“社聯黨員+農戶”的“五聯共建”力度,以黨建共建、人才共建和資源共建等途徑,著力構建聯繫更緊密、服務更暖心、措施更精準的“紅色橋樑”,建成集蠶、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工廠,並開展了“惠農貸”,蠶桑


松梅村探索形成的「合作社+蠶桑專家+銀行+蠶農」模式正是以「合作社+村組」聯農模式促進蠶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祥雲縣共有從事蠶桑專業技術服務的農民專業合作社100餘個,並透過「合作社+村組」聯農模式有力打通了服務蠶農的「最後一公里」。


發揮技術加人才的支撐力量


東山鄉位於祥雲縣東部,是個以彝族為主,白族、傈僳族、苗族等少數民族雜居的山區貧窮鄉。由於山高坡陡,地高水低,人才缺乏,東山鄉曾被列為祥雲縣三個貧困鄉鎮之一。隨著產業扶貧政策的實施,東山鄉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蠶桑、中藥材、百合、肉牛等產業在大山深處落地生根,東山鄉實現了從「吃不飽」到「吃飽吃好」的突破性轉變,並如期摘掉貧困鄉的帽子。


由於養蠶戶缺乏種桑養蠶的知識和技術,東山鄉種植的桑樹常遭受病害侵襲。為此,祥雲縣茶桑工作站結合「為民辦實事」工作的開展,組織55名栽桑養蠶大戶,先後在全縣舉辦蠶桑種養殖技術培訓會、蠶桑實用技術培訓班,邀請省、州、縣蠶桑專家授課。蠶桑專家從病蟲的種類及防治、蠶室和蠶具的消毒、養蠶人的良好習慣等方面進行講解,並耐心解答了養蠶戶提出的問題,讓養蠶戶真正學會了科學養小蠶、桑園管理、蠶病防治等栽桑養蠶專業知識。同時,祥雲縣全面落實農村優秀人才回引計劃,大力挖掘培養鄉土人才、「土專家」「田秀才」等,打造蠶桑技術骨幹隊伍,助力鄉村振興。


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促進祥雲縣蠶桑產業穩定、健康、有序、持續發展,實現桑、蠶、繭、絲全行業的提質增效,祥雲縣大力培植蠶桑龍頭企業,拓展蠶桑品牌發展之路。



雲南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也是祥雲縣唯一的蠶桑龍頭企業,其以「公司+協會+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集蠶桑生產技術推廣服務、蠶種生產經營、蠶繭絲加工銷售為一體。其中,繅絲廠佔地100畝,年可生產生絲600噸,加工蠶絲被50000床;建有貯存容積6000立方米冷庫,年可週轉鮮繭2000噸;公司下設智能化人工飼料小蠶共育工廠1個,年可共育小蠶蠶2000噸;公司下設智能化人工飼料小蠶共育工廠1個,年可共育小蠶蠶22222 .4萬張;有7個蠶桑生產技術服務站,乾繭倉儲面積16000平方米,建有自動烘繭生產線10條,年可收購烘烤鮮蠶繭4000噸,形成了完整的蠶桑生產服務體系,促進了祥雲縣蠶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祥雲縣累計桑園面積達90877畝,蠶桑基地分佈在10個鄉(鎮),共有97個村栽桑養蠶,桑園面積達1000畝以上的村有28個。 2024年,全年飼養蠶種137263張,鮮繭產量為5966.043噸,每公斤均價58.93元,蠶農銷售鮮蠶繭收入達35157.21萬元。


巍山:中藥材產業全鏈發展蹚出“致富路”



巍山縣積極融入雲南省委、省政府「把雲南中藥材產業培育成世界一流的現代產業」的戰略部署,搶抓「雲藥之鄉」重點縣的機遇,透過龍頭企業帶動、強化科技支撐以及建立聯農帶農益農利益連結機制等方式,推動以紅花、雲當歸、滇重樓為重點的20多個品種中藥材產業發展,並成功入選省級紅花良種繁育基地縣和省級紅花品種重點產區縣,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經濟增長,實現綠水青山的生態產品向“金山銀山”的經濟發展價值轉換。


龍頭帶動促振興


為推動中藥材產業化、現代化、標準化和數智化發展,巍山縣引進了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鏈主」企業,以企業品牌、技術、市場優勢與巍山紅花名品、優質、規模深度融合。雲南白藥集團在巍山大倉中藥材產業園區建成數智雲藥巍山產地倉,配備了紅花加工、倉儲、產地直供交易平台、檢測窗口等服務,滿足了紅花全產業鏈發展的需求。依托雲南白藥「數智雲藥」平台,巍山紅花開啟線上交易、品質追溯、技術交流、金融服務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中藥材供應鏈也將實現從種植到加工到流通的全面數位轉型升級。


在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的同時,巍山縣著重培育中藥材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中藥材種植養殖企業19戶、中藥材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37個、中藥材種養殖家庭農場4家,納入雲南省「綠色雲品」品牌目錄企業3家;省科技廳認定的省科技型中小型企業2家,良種繁育基地1個;認定雲南省「定製藥園」2個,認定品種為紅花、白及;認定為國家中藥追溯、雲藥追溯標識授權使用單位、雲南省中藥材追溯示範企業1家,有力壯大了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了全縣中藥產業力量。


科技賦能促進發展


巍山縣積極與雲南農大、大理大學、雲南中醫學院、雲南省農科院、大理州農科院等院校開展院縣合作、校企合作、所地合作、政企協作,縣內企業與上海藥業、雲南白藥集團、雲南天江一方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巍山縣內的紅花規範化生產領軍企業大理萬福思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於2018年、2021年先後與雲南白藥集團、中藥控股雲南天江一方藥業有限公司建成紅花規範化種植基地,為紅花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2024年9月,大理萬福思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紅花基地通過了GAP基地認證評價,是雲南省首個紅花GAP基地;巍山縣綠鑫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在不同海拔的山區以“種子直播”的方式嘗試當歸種植並獲得成功,通過“種子直播”的當長,除了可以降低市場青睞。同時,縣內從事美洲大螊養殖的雲南京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納入「雲藥追溯」平台,該公司的美洲大螊標準化養殖基地於2024年3月獲得GAP基地認證,是雲南省首個養殖類中藥材GAP基地。


聯農帶農促增


中藥材傳統種植模式是以農戶種植集中收銷為主,為更好帶動農戶發展,實現聯農帶農益農,巍山縣不斷探索以紅花為拳頭的全產業鏈「品牌企業+經濟組織+農戶+基地」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透過產業連結、就近務工、土地流轉、技術指導等多種方式發展訂單農業,建立聯農帶農益農利益連結機制,形成企業發展有獲利、村集體參與有收益、群眾務工有薪金、流轉土地有租金、委託代管有效益的「一利四有」模式。


2024年,巍山縣中藥材種植面積3,3,982公畝,總產量3,807.5噸,農業產值2,4,669.8萬元。其中,紅花種植面積21997畝,收穫21997畝,乾品產量519.1噸,農業產值5359萬元。中藥材企業加工產品產量9147.8噸,加工產值9.75億元,綜合總產值12.21億元。全縣中藥材產業年帶動用工量達50萬人次以上,實現勞工收入5,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