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兩次刷新紀錄背後的“農業科創密碼”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7-18 | 22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日前舉行的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省農科院)科技成果競買會上,省農科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種「克豆91」以3,155萬元轉讓生產經營權,刷新國內大豆品種市場化交易最高紀錄。


這是省農科院今年第二次刷新科技成果轉化紀錄。此前大豆新品種「綏農148」以1,155萬元成交,創下當時省內新高。


「'十四五'以來,我們累計實施成果轉化1.2萬餘項,到賬資金7.1億元,連續兩年位列省屬科研院所轉化榜首,在東北四省區省級農科院中轉化規模名列第一。」省農科院副院長還紅華道出成績背後的“科創密碼”:“即研即推、即創即轉!我們通過制度改革和方式創新,積極為科技成果尋找好歸宿,推動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農業新質生產力,助推黑龍江省現代化大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創新攻關:為大國糧倉打造“科技引擎”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種子是農業生產的根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凝心聚力寫好種業大文章,與時俱進保資源、育新種、推良種,省農科院一以貫之。


「克豆91」是在黑龍江省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支持下,由省農科院克山分院董全中團隊歷經10年選育的高蛋白高產大豆新品種,其粗蛋白含量46.52%、粗脂肪含量16.87%,試種3年比對照品種「北豆40」平均增產7.2%以上。黑龍江省普田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就是看中了“克豆91”的“雙高”品質,公司董事長呂守義表示,作為國家級大豆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非常幸運拍得“克豆91”,“我們將充分積極發揮大豆產業鏈鍊主功能,依托品種優勢,聯動10餘個農場、增值家在合作社和201990 萬豆產業上實現餘個水豆產業”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省農科院通過審定的農作物品種737個,佔全省1/4。2023年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大品種中,省農科院水稻和大豆品種分佔4席和6席;水稻品種「龍粳31」、大豆品種「黑河43」推廣面積連續多年領跑全國;松粳系列6個品種7次獲全國優質稻食味金獎;2024年農業農村部推薦的150個主導品種中,黑龍江省5個上榜品種均為省農科院選育。此外,在高粱、穀子等雜糧,向日葵、麻類等經濟作物以及蔬果、牧草、食用菌等領域,省農科院同樣育成推廣了大批新品種,助力全省種植結構優化。


董全中(右二)團隊在試驗地探討大豆育種材料


「我們也完成了國際首例豬T2T全基因組組裝構建,育成的國審龍民黑豬新品種填補了黑龍江省40年生豬育種空白並輻射全國。」省農科院副院長盧淑雯介紹,他們研發的「峇薄黑土地心土改良草肥技術」和「溝渠生態治理技術」為黑道侵蝕方案


從主糧到雜糧,從種植到養殖,從土壤改良到智慧裝備,省農科院以全鏈條科技創新夯實了農業根基,為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裝上「科技引擎」。


機制破壁:推動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科技成果唯有紮根產業沃土,方能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過去,我們科研人員執著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意識不強。」省農科院成果產業處處長李國泰介紹,為破解「重研發輕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省農科院先後出台了《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拳”:一方面,將成果轉化審批權適度下放院屬單位,實現“當天議定、當天簽約”,為成果轉化安上審批流程“加速器”;另一方面,明確轉化淨收益分配比例,將轉化業績與職稱評審、人才認定納入同等考核體系,讓科研人員既得實惠又獲榮譽。


克豆91」品種權許可競買現場會


除了政策激勵,省農科院更建構成果轉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務平台,成立企業化營運的黑龍江省龍科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十四五」以來累計服務成果轉化478項。尤其今年上半年,透過完善「專家論證」+「公開競買」模式,實現轉換溢價3,210萬元,創下全國大豆單品種單次轉換最高金額。 2024年至今,在他們的成果供給庫和企業需求庫常態化匯聚高價值可轉化成果600餘項、企業需求近500項,推動超60項成果進入轉化環節;10個新優成果示範基地、2個概念基地範甈項目透過當場館設轉型,80%簽署地頭」,80%簽署當場。


一系列轉化措施的落地見效,打通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鏈。一個個科學研究成果真正成為活化農業產業活力的「金鑰匙」。


人才搭橋: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注入持續動能


今年夏季,龍江大地的熱浪湧動著科技興農的熱潮-省農科院啟動了院地合作、科技包聯活動,選派骨幹科研人員組成科技服務團,與全省13個市(地)的主要農業生產縣(市)打通了科技增糧的有效途徑。他們帶著技術成果“沉下去”,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品種送到生產一線,又把農業生產一線的難題“帶回來”,針對性地開展科研攻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解決科技產業的供需對接難題。


「克豆91」品種權許可簽約


人才科技服務不止於田間地頭,更延伸到企業車間。不久前,省農科院35名科研人員入選黑龍江省“科技總師”,即將奔赴龍江大地,為農業科技創新註入全新活力。


人才流動之外,更有平台聚力。由省農科院牽頭組成的省級現代化農業產業智慧財產權創新聯合體,將76家高校院所、企業和金融單位扭成一股繩,推進智慧財產權高效轉換和協同運用。今年年初,省農科院土壤改良團隊將土壤改良技術與配套裝備成功轉化到玖成集團,實現了黑龍江省在技術領域的首次千萬級成果轉化。 「透過雙方深入合作,我們有信心在黑龍江省耕地地力提升和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方面推動技術的全面落地,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玖成集團執行總裁殷曉龍表示。


同時,省農科院與省內外涉農企業共建16家產業技術研究院,讓實驗室成果快速轉化為生產力。截至目前,337項(次)品種轉化為企業創造超140億元產值,見證科技賦能企業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蛻變,讓創新活力在產業鏈各環節充分湧流。


「省農科院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龍江擔當,以科技創新支撐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責主業,推動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硬核支撐。」省農科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宇輝表示,「未來,我們將牢牢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大要害',在核心種源、黑土保護、智能農機、生物技術、數字技術等關鍵領域重點發力,以自主創新築牢現代化大農業根基,讓黑土地多產糧、產好糧,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