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創新富農
學員在山東壽光參觀學習。
開班儀式。
黑龍江省江贊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凍南瓜出口供不應求。
「我們企業是專門做冷凍南瓜出口生意的,區裡組織的學用貫通高素質農民培訓班讓我獲益良多。參加培訓的過程中,我不但跟專家對接了更好的南瓜品種,去壽光參觀時學到了更好的管理模式,還通過班裡的同學資源又建了3個生產基地,發展的瓶頸問題都迎刃而產業解。
「為適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職業新工種的培訓需求,2024年農業農村部啟動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綜合試點,我們雙城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地區,緊扣區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和城鄉融合發展新要求,堅持'學用結合、以用為主、重在實踐'的理念,創新開展試點培訓工作。
緊盯新產業新業態新職業新工種
近年來,鄉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鄉村產業的提檔升級,使得社會對新職業的需求量明顯增加,一批充滿活力的新職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
「參與培訓的學員共有100人,都是55歲以下、具備較好的發展能力、創新潛力和帶動農民創業的'鄉村CEO'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合作社理事長、家庭農場主、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種養大戶帶頭人以及一些'農二代'接班人。
「在第一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學習了農業職業發展規劃、農業信貸政策等知識,這在過去都沒系統學習過。」學員任麗麗感慨。
「透過線上線下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學習,我對寒地小龍蝦的生產能力、品牌定位、市場銷售現狀、產品質控有了充分了解,讓我堅定了建立寒地小龍蝦培育基地,帶動大家發展特色水產的信心。」學員單寶衛依托寒地氣候優勢,開啟了小龍蝦養殖新賽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學員來說,產業發展先進地區的實務經驗是最有用、最直觀的「教材」。外出實地觀摩學習,才能找到差距、開拓眼界、求取「真經」。創新班學員在壽光市農產品物流園了解了供應鏈管理知識,從產地預冷到分撥調度,學得清晰透徹;在浙江省杭州良渚麟海蔬果合作社,大棚內無土栽培的番茄讓大家眼前一亮,合作社年輕人手機採摘的銷售模式打開了大家的思路銷售。 CEO班學員在河南豐樂農現代農業區參觀了連片的智慧溫控大棚,高效的管理模式引發了他們的濃厚興趣;在四川省農科院示範園,耐鹽鹼的黑小麥品種也讓大家大開眼界。
聚焦產業鏈定向學精準練抱團幹
走進黑龍江省江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南瓜的香甜氣息撲面而來。來到南瓜粗加工車間,切塊工人正在緊張地忙碌著。 「在國際蔬菜貿易中,這個南瓜塊不能用機器切,只能靠工人一塊一塊切出來。原來我們的工人切一天半到兩天,才夠上生產線加工5小時左右,生產線嚴重'吃不飽',浪費資源。」馬宏揚說,「培訓後我跟班級介紹工作以及透過同學班級引導工作,發展了幾個小時和加工基地,現在生產線保證圍繞著「學用結合、以用為主、重在實效」的核心理念,雙城區努力把課程建在產業鏈上,將課程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靈活運用實踐實訓、觀摩研學、頂崗實習、技能比拼等方式進行分段培訓,提升學員從事生產經營的實際能力。
徐為說,學員們透過訓練掌握基礎農業理論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大大增強了學員的社會責任感。訓練結束後,學員們充分發揮傳幫帶精神,帶動週邊農戶共同發展。學員李麗引進杭州景觀蔬菜種植技術,將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打造「田園變花園」新業態;「電商先鋒」陳鐵建轉型線上直播,將土雞、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學員楊崴創新「六統一」管理模式,成立綠色發展7000畝土地化有機作物,推動農業發展、種植綠色發展。
「兩年培養期內,我們要幫帶特色產業人員600人以上。」孫長城說。
注重長引領長追蹤長幫扶長賦能
《哈爾濱市雙城區2024-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鼓勵學員們抱團發展,制定創新創業項目書,把自己的人脈做紐帶,讓學員的產業和創業的優勢以及想法通過紐帶相融合,通過各種信息方式召開定制農業全域尋本項目零招把有意向的學員推薦到區農民合作聯合社頂崗實習,對於有管理才能的學員簽訂任職協議,向龍頭企業、文旅企業以及農業託管服務組織輸送「學用貫通」人才。
「雙城知名企業以及志工協會為培育計畫開放資源共享,提供學員就業平台。哈爾濱農業現代農機合作社、哈爾濱市聲學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盛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哈爾濱國梁農機合作社以及哈爾濱彥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哈爾濱博文圖文工作室、江濱博文圖文工作室贊食品有限公司為學員提供農產品直播場地和技術服務支持,還有的為學員提供實習和就業職位。 」徐為介紹,自2025年3月進入第三階段「學用貫通跟踪服務期」以來,透過精準回訪、實踐指導與資源對接,推動學員將理論實踐為振興鄉村的生動。學員們有的如馬宏揚、任麗麗等執著於產業創新,在鄉村經濟發展中大顯身手,有的活躍在農業生產一線,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彰顯責任擔當。學員張丹、周朝剛聯合種業專家,為農戶提供良種繁育技術指導,提升本地種子品質;學員陳剛研發了水稻新品種,也進行了科技成果轉化;聶艷江等學員聯動多方力量,在田間開展政策宣講與技術幫扶,成為農民貼心人;學問成學派學者帵文發展。
「截至目前,雙城區已形成『學用貫通、產教融合』的良性機制,培育出一批懂科技、善經營、敢擔當的高素質農民。」隨著學以致用的成果不斷落地,大家對未來更是充滿信心,「我們將持續深化追蹤服務,助力學員成為鄉村的現代主力,為農業篇章發展為農業篇章」。
Copyright ©
2006-2025,中華農業報,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