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3億支鉛筆,營業額達8,000萬元;探索綠色建材製造系統,打造固廢處置、新型建材製造、餘熱發電、研發創新、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於一體的生態循環產業鏈;創新「蓮蓬+小龍蝦+桃樹「立體種養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的良好成效……走進豐縣順河鎮,這個位於豐縣西北部、地處蘇魯交界處的小鄉鎮,正用特色產業勾勒出一幅產業復興、村民共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近年來,順河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為村民增收、產業增效注入了強勁動能,推動鎮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小鉛筆”釋放“大能量”,出口遠銷海外

已是立秋,暑氣未消。走進江蘇聯城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十餘台鉛筆生產線一字排開,工人們正搶抓訂單、忙碌生產,一片「熱氣騰騰」的繁忙景象。不久後,這些鉛筆將從這裡緩緩出發,跨越重洋,出現在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的學生書桌上,讓「中國製造」的閃亮名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全球有70%的兒童文具用品來自中國。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積極搶抓國外市場版塊,目前出口文具產品占公司全部產品的65%~70%左右,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江蘇聯城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生產主管高昌盛介紹說。
乘著數位時代發展機遇,江蘇聯城積極擁抱數位化新浪潮,探索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進了一大批先進的新型注塑機、打印切割一體機等智能化設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先後獲準「江蘇省2024年度專精特新企業」、徐州市企業技術中心、徐州市工程技術中心等榮譽稱號。
聚焦永續發展,打造生態循環產業鏈

江蘇振豐環保集團位於順流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是集固廢資源化、餘熱及光伏發電、綠色建材製造、清潔煤炭加工、環保再生紙、智慧水運物流、工程建設等業務於一體的環保高科技企業。
圍繞著豐縣「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的重大戰略部署,江蘇振豐積極推進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環境保護汞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環境保護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工程技術中心等一流科研院所合作,依托「中科振豐環境科技研究院」創造性地設計了生態環境導向(EOD)發展模式。
多年來,公司致力於打造「產品製造+固廢處置+技術研發+工程建設+智慧物流」生態產業鏈,採用先進生產技術,建成全國領先的7.2億塊燒結磚製造系統,實現「原料預處理無塵化」「製磚製程無人化」「燒結溫度智慧控制」。透過先進預處理工藝,協同處置116萬噸煤矸石、52萬噸污染土、42萬噸污泥及3.6萬噸河道底泥,配套環保設施實現污水、固廢零排放,廢氣達標排放。同時,公司興建煤矸石熱值餘熱發電項目,年發電8,400萬度,新增年產值10億元。
探索立體種養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

近日,順河鎮齊廟村探索推進的「蓮魚共作」特色種養基地迎來首年豐收季。 30餘畝「太空蓮36號」水果蓮蓬顆粒飽滿、清甜香嫩,盛開的蓮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村民們手提水桶、踩著水靴走進沒過小腿的荷塘,熟練地撥開層層荷葉,彎腰採摘成熟的蓮花,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今年3月份,在省委駐豐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協調支持下,我們積極盤活村集體土地資源,利用30餘畝土地種植'太空蓮36號'水果蓮品種,採摘週期從7月份持續到10月份,這個品種具有觀賞性強、口感佳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齊廟村黨支部書記張敏敏說。
記者了解到,該基地創新採用了「蓮蓬+小龍蝦+桃樹」立體種養模式,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的良好成效。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不僅能有效提升產值,更透過親子研、採摘體驗等方式,帶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齊廟村將持續創新發展農文旅產業項目,充分利用農產品銷售公司,拓展產業鏈條,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知名度及市場競爭力。同時,深度融合農業與旅遊、文化產業,打造集種植養殖、觀光旅遊、休閒體驗、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