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黑龍江省同江市:三產融合繪就邊境小城致富新圖景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8-21 | 3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同江市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特色農產品,具備發展鄉村產業的良好基礎。近年來透過「農旅電商融合」活化鄉村資源,以「品牌科技雙驅」提升產業價值,以「冷水魚全開發」延伸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三產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



農旅電商融合打造城鄉互動樣板


近日,同江市臨江鎮富國村現實版的「QQ農場」正式揭開面紗。在富國村生態園,45畝林地中80多隻香豬正在天然環境中自由覓食,讓城市居民透過手機就能全程追蹤認養香豬的生長情況。這個創新的「網路+認養+溯源」模式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 「各村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項目,打造林下養殖認養、垂釣、採摘、農家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生態區域,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江市臨江鎮人民政府組織委員張硯慈介紹。此模式不僅盤活了農村閒置資源,更開闢了農民增收新管道,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的成功經驗。


這個計畫不僅解決了村民就業,也帶動了周邊旅遊發展。而在8公里外的拉起河村,54個「私人訂製小菜園」今年早被搶訂一空,其中不乏四川等外省顧客。市民透過影片就能查看自己認領菜園的長勢村裡用農家肥種植,成熟後還送貨上門,特別方便。


為了推動同江市農產品從「種得好」轉變為「賣得俏」,同江市發布的客製化農業小程式和創辦的同品臻選電商創意產業園,為農產品插上了數字翅膀。同江正逐步實現一村一品、一鎮多品,城鄉需求精準對接的發展模式,既滿足了城市居民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也激活了農村發展活力。同江市持續整合優質資源,實現傳統農業「觸網升級」。同江將進一步深化「農業+旅遊+客製化+電商」的融合發展,讓更多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品牌科技雙驅助推加工產業新升級


同江市精心打造的同品臻選電商創意產業園內,百餘種本地特色農產品整齊陳列,展現出同江農業產業化的豐碩成果。產業園負責人馬小茹表示:“我們致力於整合同江優質農副產品資源,透過品牌打造、通路拓展和創意研發,建構綜合性電商服務平台。”


近年來,同江市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建構起「龍頭企業引領、特色品牌驅動、多元加工支撐」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透過引進安徽保銀朝天椒、青島龍興緣蔬菜保鮮等加工項目,特別是「黑果花楸提取花青素」等高附加價值項目,全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61家,培育出津鵬農業科技等13家龍頭企業。玫瑰紅茶、紅菇孃飲料等創新產品不僅拓寬了銷路,更顯著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價值。


在品牌建立方面,「同江米」以70.26億元的品牌價值躋身世界稻米地理標誌品牌前列,與「同江玉米」「同江大豆」共同構成三大地理標誌品牌矩陣。金碩果農業公司總經理馬長金介紹:「得益於三江平原的優質水土,我們的大米透過直播銷售日均訂單已達200-300單,銷量實現數十倍增長。」此外,「金五園」「烏拉山」等系列品牌及50餘種特色產品的開發,進一步豐富了同江農產品品牌體系。


未來,同江市將持續深化農業產業鏈建設,推動產業朝向標準化、品牌化、數位轉型,協助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冷水魚全加工建構特色養殖新生態


「我們正實施2025年冷水魚種質資源繁殖基地,未來將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產業鏈,讓鰾魚成為鄉村振興的'希望魚'。」副市長赫英良介紹。同江市立足冷水魚資源禀賦,大力發展河蟹、鱂魚、黃顴魚等特種養殖3萬畝;打造現代科技示範養殖基地1個,累計放流大麻哈魚296萬尾、鱘魚、鰩魚和鰱魚1400餘萬尾;透過科技賦能、產業鏈延伸和品牌打造,將“水中活化石”轉化為富民強村的“黃金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同江位於黑龍江與松花江交會處,是鰩魚天然產卵場,當地建構「科研+種苗+智慧養殖」創新鏈,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機構推廣達氏鰩人工繁殖技術,建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及數位化漁場。物聯網水質監測、智慧投餌系統精準調控養殖環境,苗種生產能力提升100%,實現了「魚翔淺底」與「數位賦能」的完美結合。


「過去賣活魚,現在賣產品,一條魚能創造十倍的附加價值。」誠斯魚製品加工廠負責人介紹。同江推動冷水魚加工向精深領域拓展,開發出鰾魚月餅、藤椒魚皮、魚紅腸等50餘種產品,年產值突破千萬元。在北京推介會、哈爾濱國際經貿洽談會上,中央大街鰩魚月餅發布會、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品鑑會等系列活動中「鰩魚」產品出道即頂流,其中鰩魚粽子更是憑藉「簈葉清香、魚肉嫩滑」的特色菜江江市薏山;



同江當地也挖掘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開發化妝品、工藝品,打造「鰉跡可鱘」等品牌,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手持「中國鰩魚之鄉」「中國鱘魚之鄉」兩張名片,同江建構「地理標示+品質認證+區域品牌」體系,透過溯源管理、標準制定提升核心競爭力。現今,同江的鰩魚產業已形成育苗、養殖、加工、文旅全鏈條,帶動就業超千人。這條從歷史游向未來的“富貴魚”,正書寫著“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同江市以「綠色產業、金色品牌、藍色科技」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從「QQ農場」的客製化農業到鰩魚的全產業鏈開發,從地理標誌品牌打造到數位漁場的智慧養殖,同江探索出一條「特色資源+科技創新+三產融合」的振興之路。未來,這座邊境小城將繼續以產業為筆、以創新為墨,在龍江大地上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