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開魯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顯身手” 群眾豐產增收“有幫手”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1-20 | 1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聚焦農民老化、農地碎片化等突出議題,聚合黨組織政治優勢與專業合作社組織優勢互聯互補,積極引導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建構「環節+全程」綜合農事服務體系,加速“小農戶”接軌“大農業”,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在開魯縣志國農業種植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糧庫內,金黃的玉米粒堆得如綿延的小山,煞是喜人;那邊糧食運輸車、傳送帶、鏟車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到處一派繁忙景象。開魯縣小街基鎮宏偉村村民劉常軍是合作社的鏟車司機,2024年,他把家裡的30多畝地全部託管到了合作社,「耕、種、防、收、儲、銷」各環節都有專業人員追蹤管理,讓他徹底從土地解放。 「從種地到銷售,合作社全權管理,我啥都不用管。這一年我打點零工,能多賺不少錢,比我自己經營那30多畝地得多收入3萬—4萬。”說起土地全程託管的好處,劉常軍難掩喜悅。



開魯縣志國農業種植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2024年集中託管1.3萬餘畝土地種植玉米,提供全程土地託管服務,解決土地“誰來種”“怎麼種”“如何管”“往哪銷”的問題,運用現代化農機設備及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管理經驗,提高玉米產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增加群眾收入。


「合作社為農戶提供'耕、種、防、收、烘乾、倉儲、銷售'全程一體化服務,透過合作社的整體管理,既保證了糧食的產量,也保證了糧食的質量,採購商都願意要咱們的糧食,咱們目前賣的價格也是市場最高價,這樣整體算下來能為託管戶提高20%—30%的收益。


開魯縣志國農業種植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糧庫糧食收購現場


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全程託管讓農民省心添“金”,基層黨組織以農業生產環節託管促進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開魯縣吉日嘎郎吐鎮保發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依托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採取「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整合本村土地資源、農機資源、人力資源,提供農業「耕、種、防、收」四個環節託管服務,逐步轉變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實現糧食生產降本、提效、增收。


「耕、種、防、收我們都不用去田間工作,秋收時合作社把玉米棒直接給運送到家,真是省力又省錢。」村民徐玉祥經營商店,妻子在保險公司上班,2024年他把60多畝地全都託管給了合作社,自己則全身心當起了老闆,他說,新的種地模式幸福感滿滿。


合作社把收穫的玉米棒送到農民家


2024年,保發村對全村4200畝耕地進行環節託管,持續加大優良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的推廣力度,減少種地成本、增加土地收益,平均畝增產可達200斤。全村132戶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當起了甩手掌櫃、工薪一族,年人均純收入增加5,000元。


「透過這幾年我們合作社對農戶土地進行託管,大大地提高了農戶的收入,在託管的四個環節,每畝能給老百姓節省40~50塊錢,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拉近了我們村幹部和農戶的關係。縣吉日嘎郎吐鎮保發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合作社監事長顏慶春介紹,村里還爭取到了上級的125萬元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購買了大型農機具,下一步,村集體準備把機車以租賃的方式租賃給合作社。 「這樣就能大大提高我們社會化服務水平,更好地為農戶服務,同時村集體經濟收入也能增加至少10萬元。」顏慶春說。


徐玉祥(右)在查看玉米晾曬情況


開魯縣不斷因需施策,持續改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實現「小田並大田」統種共富模式,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和環節,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從單一服務向資源整合轉變,精準對接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的實際需求,活化鄉村振興強勁動能。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各類社會化主體組織1,600餘家,實施社會化服務面積100萬畝,服務農戶約3.8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