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長期從事農業工作的農民晚年經濟生活,老農津貼自84年開始每月發放,不過,只要名下有農地,就能每個月領到老農津貼嗎?一名65歲老翁名下僅有農地,且年齡也已符合請領資格,為何卻遭勞保局駁回申請?
據了解,一名年滿65歲的老翁名下僅有賴以維生的農地之外,並没有其他房地產,且已達請領老農津貼的條件,欲申請時卻被勞保局駁回,為何無法請領老農津貼?原來,經勞保局一查才發現,該男子曾將名下農地改為露營區經營,未作農業使用而不符合課徵田賦規定,被改按一般土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雖說後來該男子因露營區生意不佳而停業,但這塊土地仍被視為非農業用地,導致他失去領取老農津貼的資格。

不少農民擔心,若65歲後因故退出農保,是否會影響領取老農津貼資格?勞保局表示,農民若原本已領取老農津貼,後來因故退出農保,像是喪失農地,或因領取身障給付無法再從事農務,只要「未領取」其他社會保險給付或其他津貼,老農津貼就不會停發。示意圖
農地認定方式有條件
稅務局1招拿回老農津貼
依《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第4條規定,申請福利津貼的老年農民,一旦「個人所有土地及房屋價值,合計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上」就不予發給。
由於領取老農津貼的財產金額限制,是個人土地及房屋價值不得超過新台幣500萬元,而上述老翁的農地曾被變更用來經營露營區,當時被課徵地價稅,導致土地及房屋價值超過500萬元請領限制,使得財產總額超過津貼申請門檻,才會被駁回申請。
不過,如果農地符合徵收田賦的條件,其價值可從財產總額中扣除。也就是說,真正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可以不計入 500 萬元的財產上限,讓農民更容易符合老農津貼資格。
至於該名老翁如何順利拿回老農津貼,對此,台南市財稅局解答,只要「將農業用地恢復作農業使用後,再重新申請課徵田賦,就可以符合領取老農津貼的資格了。」
農業用地未作農業使用
增加稅負、影響老農津貼或農保資格
彰化縣地方稅務局指出,農地作農業使用課徵田賦(目前停徵),但如果農地已經變更用途,不是作農業使用,如農地變更作露營區使用,或地上合法農舍擅自增建、改建、舖設水泥地或設立商號等,稅務局將自實際變更使用之次年起就未作農業使用面積改課地價稅。
財稅局進一步說明,依據《土地稅法》第22條規定,一旦按一般稅率課徵,在計算老農津貼的土地及房屋價值時就無法扣除。
另外,因領取老農津貼訂有排富條款,老農津貼的資格可能被取消,加上農地未作農用,持有農地農用面積若未達農保所訂標準,會影響農民健康保險資格。
老農津貼一個月領多少?
老農津貼自84年6月1日起開始每月發放新台幣3,000元,93年1月起調整為4,000元;95年1月起調整為5,000元;96年7月起調整為6,000元。
依《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規定,自101年1月起調整為每月7,000元發放至本人死亡當月止;其後每四年按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一次。105年1月起調整為7,256元;109年1月起調整為7,550元;113年1月起依物價指數成長率調整為8,110元。
農保退保
不會停發老農津貼
如果65歲以後因故退出農保,是否老農津貼就會跟著停發?
不少農民擔心,若65歲後因故退出農保,例如,曾有務農大半輩子,已經合格領取老農津貼5年多、72歲的老農津貼領取人,因賣掉農地不再務農,想要退出農保,卻擔心因此影響領取老農津貼資格。
對此,勞保局表示,農民若原本已領取老農津貼,後來因故退出農保,像是喪失農地,或因領取身障給付無法再從事農務,只要「未領取」其他社會保險給付或其他津貼,如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榮民就養津貼等,老農津貼就不會停發。
勞保局也指出,老農津貼是以達到請領條件為領取資格,如果領取人已達資格開始領取,自然不會因為領取後退出農保而影響資格;不過,如果尚未達領取資格,如在年滿65歲時未參加農保,或農保加保後被發現農保資格不符而被追溯退保,導致年滿65歲時已無農保資格,就會一併停發老農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