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科技解鎖田野新動能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02 | 5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強農興農,科技先行。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增加到2023年的63.2%。技術新、裝備強,科技範兒十足,不斷迭代升級的現代化農業機械,既是春耕生產的裝備保障,也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慧、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


當傳統農業遇上數智技術,會有什麼改變?


融融春光裡,AI設備正在喚醒智慧農業的「棚」勃生機。在山東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的實驗大棚,AI巡檢機器狗正取代農業技術人員巡檢蔬菜生長情形。


在山東壽光市的蔬菜棚內,機器狗正巡檢蔬菜生長情形。


「機器狗搭載了影像辨識設備,在巡檢的過程中,把植株的生長情況和病蟲害情況,透過感測器進入後台,一旦發現出現病蟲害情況,我們會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山東壽光農業科技企業技術員劉海賓說。


用演算法代替汗水,讓數據成為新肥料。隨著AI設備的逐步普及,從地面到空中,我國農業生產正經歷從人工到人工智慧的轉變。


「針對病蟲害的防治,我們搭配了智慧植保機。以往病蟲害防治需要耗費人工2小時/畝,現在透過AI設備可以把人工成本降到0。此外,開發的作物生長大模型,可以替代園區技術員來指導種植。」山東壽光農業科技企業負責人邱純勝知道,近年來,重點圍繞農業生產,達到零種植經驗的人也可以達到零種植經驗的理想。


未來,我們該如何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


2024年,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關於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指導意見》以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力和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效能為目標,加速資訊科技在農業農村領域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 「透過著力破解資訊感知、智慧決策、精準作業各環節的瓶頸問題,大幅提升農業智慧化水平,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新動能。」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相關負責人說。


看時間表:力爭2030年,高階感測器、關鍵零件、成套智慧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智慧農業標準體系、檢測制度基本建立,技術先進、品質可靠的國產化技術裝備大面積推廣,智慧農業在重點地區、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得到廣泛應用,農業生產資訊化率達到35%左右。


看具體任務:《指導意見》圍繞全方位提升智慧農業應用水準、加力推進智慧農業技術創新及先行先試、有序推動智慧農業產業健康發展等領域提出13項重點任務。


目前,智慧農業的科技支撐不斷加力,智慧農業標準體係不斷健全完善。截至目前,農業農村部已累計支持建設國家數位農業創新中心、分中心34個,初步建立智慧農業創新體系,作物表型高通量解析、土壤現場快速測量裝備、大型農業通用型機器人化作業平台等多項技術取得突破。新增立項相關產業標準17項、發布實施6項,推動建立智慧農業技術設備檢測中心。


「《行動計畫》是對《指導意見》的進一步具體化和行動化,確保能夠形成可感可及的成果。」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大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支持將智慧農業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納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融資庫,鼓勵有序參與建設金融機構、社會投資等。


放眼沃野,從大田到大棚,從種植到養殖,5G、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等資訊科技的應用,正逐步讓管理更智慧、生產更精準。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將科技元素應用於田間地頭,就能讓智慧農業不斷開啟發展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