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春耕生產時節,雲浮市鬱南縣都城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連同廣東省農科院動物科學研究所到該鎮水稻生產企業——鬱南縣坤為農業有限公司開展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科技下鄉活動,指導企業科學開展春耕生產,推動發展“稻鴨共作”生態循環農業,助力奏響農業“增收曲”。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種子則是農業的“晶片”,優質的稻種和科學的種養技術對於提升糧食產量與質量,促進農業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活動中,舉行了種苗派送儀式,廣東省農科院動物科學研究所向坤為農業公司贈送上精心挑選的優質水稻種子南晶香佔40斤、粵禾絲苗200斤以及優良肉鴨苗1500羽,推廣「稻鴨共作」生態循環種養技術,助力推動生態循環農業。據了解,這批稻米種子和鴨苗預計產出可達15萬元。
「稻鴨共作」生態循環種養是如何進行的呢?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廣東省農科院動物科學研究所)為坤為農業公司後續種養工作制定了詳細規劃,並為現場人員講解「稻鴨共作」生態循環種養技術要點,普及生態循環農業科技知識。
科技特派員解釋道,鴨子在稻田中活動,可以捕食害蟲、疏鬆土壤,其糞便還能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而水稻則為鴨子提供了遮陰和棲息的場所,“稻鴨共作”能夠實現水稻與鴨子的互利共生。這種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既能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降低農業麵源污染,又能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價值。
「有了好種子、好鴨苗,還有專家的技術支持,我們信心和決心發展好『稻鴨共作』生態循環種養…」望著一袋袋優良稻穀種和一箱箱活潑可愛的小鴨子,鬱南縣坤為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表示,這次糧食活動送來的不僅是物資,更是科學種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