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全面建成農業強國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09 | 277 次浏览 | 分享到:

種植者在北大荒集團黑龍江格球山農場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管理蔬菜。


據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加速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加速農業強國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規劃明確,2027年,農業強國建設有明顯進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台階;到2035年,我國農業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農業強國全面建成。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


戰略目標


2035年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


規劃明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主要目標。具體來看,規劃提出,到2027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4兆斤,重要農產品保持合理自給水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育種攻關取得顯著進展,農機裝備補短板取得階段性健全性;現代鄉村產業中堅經濟建設,居化供應發展優發展新貧業;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所得成長與國內生產毛額成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所得差距持續縮小。


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村基本上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糧食產能穩固、供應更加安全,鄉村產業鏈升級完善、融合更加充分,鄉村設施完備配套、生活更加便利,鄉村公共服務普惠均等、保障更加有力,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更加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健全、社會更加安寧,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發展更加協調。


到本世紀中葉,農業強國全面建成。供給保障安全可靠,科技創新自立自強,設施裝備配套完善,鄉村產業鏈健全高效,田園鄉村文明秀美,農民生活幸福美好,國際競爭優勢明顯,城鄉全面融合,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


重點任務


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圍繞目標,規劃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穩;全領域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創新,加快實現高水準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全環節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全鏈條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升級,提升農業產業發展;差別等七方面重點任務。


其中,在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方面,規劃提到,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築牢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物質基礎。守牢18.65億畝耕地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地保護紅線。


紮實推動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深入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速興建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穩定稻米、小麥生產,促進結構優化及品質提升。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雜糧。挖掘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生產潛力,拓展油茶、動物油脂等油源。


強化「菜籃」市長負責制,發展南菜北運及冷涼地區蔬菜生產,推動生豬產業高品質發展,提升乳業競爭力,進行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發展現代漁業。


科技創新


培育農業科技領導企業


在全領域推動農業科技裝備創新方面,規劃提出,加強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建設,穩定支持農業基礎研究和公益科研機構,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建構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前瞻性、策略性、系統性佈局,加速基因體學、預防獸醫學、重大病蟲害成災及氣象災害致災機制等研究突破。改善農業領域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條件,建成一批世界一流農業科研機構和研究型農業大學。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主產區與科技創新活躍區深度合作。


規劃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速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置國際一流的國家農業種質資源保存、鑑定、創制和基因挖掘重大設施,推動種質資源交流共享。實施育種聯合攻關及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速興建南繁矽谷。實施生物育種重大專項,選育高油高產大豆、耐鹽鹼作物等品種,加速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健全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加強現代化育種種基地建設,健全重大品種支撐推廣體系及種源應急保障體系。


促進數位科技與現代農業全面融合。建立健全天空地整合農業觀測網絡,完善農業農村統計調查監測體系,建構全領域覆蓋、多層級聯通的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健全涉農資料開發利用機制。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慧農業技術,健全智慧農業標準體系,釋放農業農村數位生產力。實施智慧農業建設工程,推動規模化農場(牧場、漁場)數位升級,培育鏈條完整、協同的智慧農業集群。


產業升級


鼓勵大型電商平台等主體下沉農村


在全環節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方面,規劃明確,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健全延包配套制度。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健全承包地集體所有權行使機制,依法保護承包農戶合法土地權益,探索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有效途徑。改善農業經營體系,改善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農民合作經營,推動新型農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增加掛鉤。創新推廣單環節、多環節託管等服務模式,推動服務由糧油作物向經濟作物、畜禽水產養殖等領域拓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後環節延伸。


在全鏈條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升級方面,規劃提到,推動有需求的縣鄉加強田頭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鼓勵大型電商平台、物流、商貿等主體下沉農村,發展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加強中國農業品牌文化賦能,推動農業品牌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創新發展鄉村特色手工藝,培育鄉村工匠,推動鄉村傳統工藝振興。深度開發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加強農業文化遺產、民族村落、傳統建築等保護。扶優培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引領產業發展的產業鏈「鍊主」企業和區域頭部企業,做優中小企業,形成生產協同、技術互補、要素共享的企業發展陣型。大力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休閒農業及鄉村旅遊產品。


為提升農村現代生活水平,規劃提出,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逐步提高鄉村基礎建設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強農村交通運輸網、供水設施、能源體系及新型基礎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提升農村教育質量,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健全農村老年人、留守婦女兒童和殘疾人關懷服務體系。


城鄉融合


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梯次向縣域轉移


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異方面,規劃提出多項措施。規劃指出,推動縣域產業加速融入鄰近大中城市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梯次轉移到縣域。支持涉農大學、企業辦好高品質職業技能培訓,鼓勵開展移工急需緊缺職業專項培訓,健全跨區域就業服務機制,建立區域勞務協作平台。加強農村宅基地規範管理,允許農民合法擁有的房屋透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


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機制,推動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涵蓋全體農村居民並適時提高基礎退休金標準,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及動態調整機制。健全政府投資與金融、社會投入連結機制,穩定提升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比例。建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於10%建設用地指標用於農業農村。推動符合資格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


以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動城鄉交通道路連結、供電網路互聯、客運物流一體,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掘農村消費潛力。推動脫貧地區幫扶產業高品質發展,建構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幫扶產業體系,將發展聯農帶農富農產業作為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補助資金優先支持內容。


保障措施


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加快興建農業強縣


為了確保任務落實,規劃從壓實責任、保障要素等多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包括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將農業強國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政策協同配合,強化規劃、項目、資金、農村國家的有效銜接;規劃也提到,推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有條件省份率先建成農業強省,鼓勵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資源條件較好的市地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引導有條件的縣(市、區)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分類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