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搭起兩岸農業交流

科技興農,創新富農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朱蘆鎮:「精品農業」提質富農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11 | 386 次浏览 | 分享到:

馬鈴薯、櫻桃、無花果、茶葉、丹參…這些農產品在莒南縣朱蘆鎮應有盡有,且供不應求。近年來,該鎮透過發展「精品農業」提質增收,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種植模式及「村村連動、互促互進」產業發展新格局。



「我們巧打時間差,今年頭茬種的新土豆在大年初四就上市了,每公斤能賣到7元左右……」石場村黨支部書記、吉軍蔬菜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趙吉軍告訴記者,在售完土豆後,接著就種黃瓜。


朱蘆鎮有傳統的三“特”,即地蛋、雞蛋、石頭蛋。這裡的「地蛋」就是馬鈴薯。據介紹,石場村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大棚種植土豆,如今已建成千畝早春土豆產業基地,是當地土豆生產、技術及銷售的核心產區,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可吸納週邊1500餘名群眾就業。



同時,該鎮依託山林資源優勢,帶動200餘戶農民發展丹參種植8,000餘畝,推廣土壤改良和標準化加工流程。發展丹參種植區觀光旅遊、中醫藥文化展銷,與厲家泉村研發基地連結打造中醫藥文化研發區。整合資源推動深加工,透過建造丹參加工車間,開發丹參茶、切片等產品,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價值。由於種植的丹參酮含量高、品質優,備受全國藥商的青睞。


該鎮李家彩村、劉家東山村採用「黨支部引領+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72座大棚種植聖女果,採用恆溫庫、水肥一體化技術,畝產量達1萬公斤,畝均收入超12萬元。透過農技服務隊指導、訂單農業和電商直播,產品銷往全國,並帶動村民就業,實現家門口增收。



該鎮小茅墩村兆雪家庭農場種植的高端有機陽光玫瑰葡萄,透過恆溫庫儲存和精準對接中高端市場,年儲存量達30萬公斤,主要銷往北京等地,經濟效益可觀。此外,該鎮無花果種植基地引進金奧芬、布蘭瑞克等高品質品種,年產量6萬公斤,產值120餘萬元,凸顯精品農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是壯大農村經濟的關鍵環節。為促進特色種植規模化、品牌化及農文旅融合發展,該鎮立足茶資源優勢,對古茶樹、野生茶樹、茶群種資源普查與收集,建設優質良種母本園;利用統一註冊的通用標識,授權運轉規範、產品質量好、信譽高的合作社免費使用,探索建立“通用標誌+合作社商標”的母子品牌發展結構,茶水產業茶區生產茶區化茶區生產區,茶園法造茶區風茶區;今年茶園生產能力;茶水區;這是茶園區營茶區建設茶園;及茶旅計畫,推動「種植—加工—文旅」全鏈條發展。引進深圳芙蓉堂藥業等社會資本,建設涵蓋丹參育苗、種植、初加工環節的中草藥產業示範基地,推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打造一體化綜合型強鎮。依托無花果、藍莓、黃桃等9處優質農產品基地,引進採摘觀光、創意農業等業態,打造「山水田園·五彩朱蘆」品牌。


農業大有文章。從吃飽到吃好,從數量擴張到品質提升,該鎮以「精品農業」為突破口,透過特色及標準化種植、產業融合、科技賦能和農文旅融合,構建了多元化的產業體系,不僅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競爭力,更實現了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增長和鄉村生態優化的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制的鄉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