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小香菇」智慧種植,活化曲阜傳統農業新動能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4-17 | 2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曲阜市石門山鎮大西莊村的青山環抱中,30座銀灰色的智慧香菇種植大棚整齊排列,除了3座已經投入生產的大棚外,技術人員正緊鑼密鼓地剩餘大棚進行智能控制系統的最後調試。 「這套系統能即時監測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還能自動調節通風和噴淋,相當於給農作物裝上了『智能管家』。」山東善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畫中心主任夏遠介紹說,「智能化」的加持,這也標誌著傳統農業在數位技術加持下迎來質的飛躍。



「每批香菇生長週期約2個月、產三茬,每座大棚採取數位化控制濕度、溫度,保障香菇高效循環出菇。」山東善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計畫中心主任夏遠介紹說,食用菌養殖前景廣闊,其高蛋白、低脂肪特性契合健康飲食趨勢,其高營養價值和市場需求持續攀升。而智慧大棚採用工廠化立體栽培模式,則透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雲端種菇」。技術人員在控制中心輕按滑鼠,即可完成30座大棚的遠端管理。 「不僅能實現短週期、高效益生產,更符合綠色農業趨勢。」夏遠說。


「年均產量大大提升,出菇週期也壓縮了,還能實現全年循環出菇。」談起「智慧香菇」的發展前景,夏遠信心滿滿。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產業園區計劃建構蔬菜瓜果多元化經營體系。透過推行差異化品種組合與錯季種植,建立冷鏈倉儲延長供應週期;探索「菌-菜-果」生態循環模式,利用菌渣作有機肥種植特色果蔬,建構生態循環產業鏈;開發珍稀菌種與功能型蔬菜組合,延伸深加工鏈條,既提升土地綜合效益,降低生產成本,又塑造綠色品牌優勢。 「未來,我們將全面打造成菌種研發、智慧種植、精深加工全產業鏈,在提升附加價值的同時有效即降低風險,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夏遠表示。



「早上9點採菇,一天工作8小時左右。離家近,方便照顧家人,我這個年紀找份工作可不容易。」55歲的大西莊村村民陳丙芹一邊採摘著香菇,一邊笑容滿面地說。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如今透過「國企+村集體+專業合作社」的模式,讓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倍。而在智慧大棚務工的200多名村民中,像陳丙芹這樣掌握剪菇、分揀等技能的「新型產業工人」更是佔據大多數。


而這也只是石門山鎮活化傳統農業種植新動能的一環,近年來,石門山鎮依托石門山文化國際慢城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創建契機,與曲阜龍頭企業善鄰農業合作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投資建設大西莊生態農業產業園,以食用菌種植基地為核心,建造集菌菇種植、冷藏儲存、菌棒生產、農產品加工物流於一體的智慧農業產業園,培育香菇種植產業工人,帶動週邊200餘人,形成集農產品種植、儲存、包裝、交易、物流全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