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省水省工 高雄打造133座智慧農場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6-02 | 192 次浏览 | 分享到:

農友吳禹宏導入智慧滴灌系統,土壤感測器即時掌握濕度,自動啟動灌溉設備,用水量減少5成。


導入自動灌溉 手機遠端操作 用水量減5成 巡田時間也少一半


高雄市率先全國推動智慧農業,今年將完成一三三座智慧農場,涵蓋面積超過一三○○公頃,輔導農民導入智慧田間管理,依氣候與土壤感測資料自動灌溉,搭配水位感測器自動調節水量,減少五成用水量,透過手機遠端操作,節省一半巡田時間,整體達到省工四成、省時三成、省力四成以上。


土壤感測器 可即時掌握濕度


燕巢區「天菜先生」吳禹宏長期投入友善耕作,採用免耕農法種植玉米以降低碳排放,導入智慧滴灌系統,挑戰技術門檻高的草莓栽培,過去仰賴目視判斷濕度進行溝灌,不僅耗水量大,且灌溉效率不均,往往需耗時數日完成。


他導入土壤感測器後,即時掌握濕度,自動啟動灌溉設備,不僅用水量減少五成,還可透過手機遠端操作,大幅節省一半巡田時間。去年底首次種植草莓達一千株,並順利上架里仁門市,響應減塑與綠色保育理念,採用無塗層再生紙製作減塑紙盒進行包裝,預計今年底擴大至三千株。


自然農法 「黃金稻路」成打卡熱點


鳥松區「枻心福田」黃淑娟多年堅持以枯草與落葉製作堆肥,採用秀明自然農法種植稻米、洛神、野薑花及空心菜等作物。逐步導入智慧農業技術,優化水稻與蔬菜的灌溉管理。原先約三分地農場每日需灌溉一小時,水田也需每日巡查水位,稍有疏忽即可能導致水資源浪費。


她導入智慧系統後,農場可依氣候與土壤感測資料自動灌溉,水田則透過水位感測器自動調節水量,巡田時間減少一半,讓黃淑娟能投入更多心力推動食農教育。


正值水稻收穫期,黃淑娟也推出「倒掛日曬米」,將整株稻穗連稻稈倒掛日曬,散發出陣陣米香,「黃金稻路」景象成為民眾打卡熱點。


農友吳禹宏導入智慧滴灌系統,種出草莓品質好。


農友黃淑娟推出「倒掛日曬米」,「黃金稻路」景象成為打卡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