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樂動海滄”2025年海峽兩岸(廈門)民樂交流系列活動在廈門海滄盛大舉行,成功搭建起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樑。此次活動由海滄區教育局、海滄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海滄區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海滄區青少年宮、海滄區文化館等多家單位共同承辦,吸引了臺灣地區149名師生以及大陸678名師生熱情參與。

在為期6天的活動中,以“深化海峽兩岸民樂文化交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展示中華傳統民樂魅力,推動民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兩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動,提升海滄區文化軟實力和知名度”為主題,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元的活動,涵蓋開幕式暨青少年民樂教育交流會、互動交流與專家授課、民樂主題講座,以及多場精彩絕倫的音樂會。
8月19日,活動在海滄延奎實驗小學唯美講堂正式拉開帷幕。臺灣著名指揮家劉江濱、上海市楊浦區少年宮藝教部部長陳雯潔、北京市第五中學方家同小學民樂團團長關婷、廈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邱桂華校長,以及廈門市海滄區委台辦主任鄭婉宜、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徐劍波、區文化館館長黃達綏、區青少年宮主任陳春濱等眾多嘉賓齊聚一堂。海滄區教育局領導在開幕式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所有參與者表示熱烈歡迎,分享了海滄民樂教育的發展成果,並對此次活動增進兩岸情誼寄予厚望,預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緊接著的兩岸民樂教育交流會中,廈門海滄延奎實驗小學書記易增加分享了《區域推進民樂文化傳承的“四融合”模式實踐探索》教學成果,為兩岸民樂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特邀嘉賓陳雯潔與劉江濱圍繞《民樂團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開展深度講座,來自臺灣、北京及福建省內的民樂教育工作者們積極參與研討,智慧碰撞,為活動開啟了良好的開端。
活動期間,臺灣揚琴樂團、新竹青年國樂團的優秀民樂教師深入海滄區各民樂教育基地校,開展教學指導。臺灣揚琴樂團團長鐘泉波帶來的揚琴知識講座,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掌聲不斷,讓參與者在互動中感受到揚琴藝術的獨特魅力,提升了專業技藝。
多場音樂會更是將活動推向高潮。8月20日,“青春樂動兩岸情”青少年民樂交流音樂會在滄江劇院奏響,兩岸10支民樂團輪番登臺,帶來《歡樂中國節》《臺灣追想曲》《東北風》等經典曲目,各具特色,展現了民樂的多元魅力。臺灣蘭陽青少年打擊樂團帶來的現代作品《光與水》,以及廈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民樂團演繹的傳統曲目《豐年祭》,形成了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而臺灣著名指揮家劉江濱執棒海滄區青少年宮民樂團演奏的《走西口》,各聲部配合默契,將傳統民樂的深厚底蘊與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完美融合,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

8月21日,“鼓韻傳情樂動兩岸”青少年打擊樂文化交流活動順利舉行,該活動作為“2025年度海滄區文藝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專案”,意義非凡。廈門市海滄區霞陽小學打擊樂團與臺灣蘭陽青少年打擊樂團共建友好樂團,以鼓會友,交流節目精彩紛呈,特別是連袂演奏的打擊樂合奏曲《星期五晚上》,激昂的鼓點點燃了現場氣氛,贏得滿堂喝彩。當晚,“精湛之夜”揚琴專場音樂會在金沙書院舉行,臺灣揚琴樂團帶來《山中行》《炫動江南》等經典曲目,通過悠揚的旋律展現了獨特的音樂意境。音樂會還設置了知識問答環節,孩子們踴躍參與,現場氣氛十分活躍。最後,兩岸樂手共同演奏《阿里山之歌》,以揚琴為紐帶,喚起了兩岸同胞對共同文化根脈的記憶。
8月22日,“同聲共鳴”民族音樂會在滄江劇院圓滿落幕。海滄區兩岸青年民族樂團在劉江濱的帶領下,深情演繹了《高山青》《相望》等富有兩岸特色的作品,委約作品《滄海嶼光》的震撼首演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紅豔登臺演奏的《霸王卸甲》,以其精湛的技藝將西楚霸王的英雄氣概與末路悲歌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後一曲《龍躍東方》將現場氣氛推向最高潮,雄渾的鼓樂與民族管弦樂交織,融入《茉莉花》的旋律以及編鐘、雲鑼的清脆聲響,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蓬勃朝氣與無限希望,為此次兩岸民樂交流盛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此次“樂動海滄”民樂交流系列活動,不僅是一次音樂的盛會,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機。通過音樂這一跨越語言和地域的藝術形式,兩岸同胞在悠揚的旋律中感受到了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未來,期待海滄區能夠繼續發揮橋樑作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不斷深入,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中華農業報 記者 游清一 廈門/海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