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別名苞谷、玉蜀黍等,是高產量的農作物,原產自南美洲,引進我國已有超過400年的時間。
因玉米的營養價值豐富,用途相當廣,能用來食用,飼用和深加工,而且適應能力還強,是經濟效益相當高的農作物。
春種一顆粟,秋收萬顆子,玉米快要進入收成期,每年這個時候,很多農戶都不知道如何選擇收割時間。
部分農民提前收穫,致使產量降低,品質遭損,種植效益大打折扣。那麼,玉米的最佳收穫期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成熟標誌
當玉米進入成熟期,要經過3大階段,即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
乳熟期,葉片經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營養素運送至籽粒內,促進產量形成,期間水分含量還在4-7成,捏開籽粒有乳白色漿糊狀液體。
這時收穫產量預計減2-3成,因為籽粒還沒完全成熟,晾曬過程費時費力,就算曬乾,千粒重都要降低,還會抑制出粉率和品質。
蠟熟期,正常是15-19天,輕捏開籽粒,能看到澱粉由糊狀轉變成白蠟狀,葉片已是變黃的狀態。
完熟期,指的是玉米籽粒完全成熟,且含水量達到最佳狀態,輕捏籽粒,無法掐動,是較理想的收穫狀態,能保證高產量優質。
這時如還不收穫,莖稈逐漸失去生理功能,失綠枯萎,支撐能力減弱,遇到大風大雨天,就要倒伏,穗部容易黴變,還會被害鳥啄食。
因此說,要改變錯誤的收穫習慣,別苞葉變黃就收穫,只有玉米在完熟狀態,成熟度好,粒重高,產量高,品質優。

辨別措施
能正確判斷玉米最佳收穫期,對產量的形成特別關鍵,常見的能依授粉時間、葉片數量、乳線和黑層來判斷。
授粉判斷法。研究數據表明,玉米授粉完千粒重呈先增後減的趨勢,當授粉時間達到45天,千粒重達到最高,能超過340克。
過了50天,千粒重就呈現降低的態勢,即玉米在授粉完45-50天,千粒重接近巔峰,收穫能獲得的效益最高。
葉片判斷法。葉片是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部的枯黃衰老,顯示植株營養物質的轉化運輸能力呈降低趨勢。
綠色葉片數量還有7-8片時收穫,粒重能達到完全成熟狀態的92.9%,苞葉枯黃鬆動,整株只有不到5片綠葉時收穫,千粒重最高。
要提醒的是,如植株遭遇水旱災害和病蟲害的侵擾,植株的葉部就要提前變黃,就要採取其它方法綜合判斷。
乳線和黑層判斷。其實,乳線就是玉米籽粒的胚乳,當乳線全部消失,玉米粒和穗軸出現黑色層,黑層越深,表示成熟度越高,能進行收穫。
另外,剝開苞葉,如玉米的籽粒分佈均勻,摸起來飽滿充實,無過小籽粒和空癟粒,籽粒的含水量低,同樣說明進入最佳收穫期。

收穫過程
正常情況,玉米的收穫時間為9-10月,全國各地存在差別,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調整,延遲至10月5日至10日收穫。
玉米晚收1天,千粒重可增加3-4克,晚收10天,灌漿期就能達到50天,畝增產玉米可達到100公斤。
目前,我國的玉米收成分為,人工摘穗,適合面積較小的家庭種植,優點是能降低丟穗丟粒問題,缺點是浪費人工;
機械摘穗,是目前最普及的收穫方法,水分達到30左右就能收穫,能大幅節省人工和物質投入,還能提高勞動效率,增加經濟收入。
籽粒直收,指的是收穫過程就把玉米進行脫粒處理,優點是能大幅縮減收穫流程,缺點是玉米的水分要降到25左右,要不籽粒會破損。
剛收完的玉米,含水量還比較高,別直接就堆放在一起,要通風曬穗後,脫粒晾曬至13-14水,再入倉或出售。
最後要說,玉米收穫時間的確定要根據植株長勢、籽粒成熟度,靈活調整,避免過早過晚收穫,限制產量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