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寶藏稻田」開啟綠色農業新「稻」路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03 | 183 次浏览 | 分享到:

夏末初秋的朝陽下,上莊鎮的京西稻田宛如鋪展在大地上的綠色錦緞,稻葉間凝結的晨露如透明的珍珠,稻田深處,一群群鳥兒或輕盈掠過,或在田間駐足,或在低頭覓食……這幅生機勃田寫的畫面,正是生海淀區發展綠色農業、保護農田環境發展的綠色農業成果。



近年來,透過持續進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及循環利用、智慧農場建設等一系列農業綠色發展舉措,海淀的京西稻田不僅成為高產高效的現代農業示範區,更化身為鳥類棲息繁衍的生態樂園,吸引了包括世界極危共生黃鹀、瀕危物種在世周圍的交曲曲;


今年,京西稻核心種植區這片「寶藏稻田」迎來了海淀區新記錄鳥種-白頂䳭、金鴴和紅頸濱鷸。這三位「神祕訪客」的到來,不僅豐富了海淀區的鳥類名錄,也更提升了農用地在都市生態中的獨特價值。


綠色科技讓京西稻田煥發活力


京西稻的歷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康熙南巡帶回稻種,在玉泉山開闢專供宮廷的御稻田。如今,這片承載千年農耕文明的土地,正透過現代綠色農業技術煥發活力。目前全區京西稻種植總面積約2000畝,核心種植區位於上莊鎮,由鎮級農業公司聯拓農科進行保護性種植;少部分位於西北旺鎮、蘇家坨鎮,作為糧食生產、試驗示範或農教融合種植;剩餘部分位於四季青鎮的北塢、中塢公園等地,成為三山五園區。


「十四五」期間,海淀區堅決扛起耕地保育任務,以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為抓手,聚焦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關鍵技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據介紹,稻田裡創新採用生物食誘劑技術防控水稻害蟲,這種病蟲害防治技術透過模擬害蟲喜愛的食物氣味,精準誘殺目標害蟲,不含有任何農藥成分,既保護了農作物,又避免了土壤和水源污染。 「夜蛾類、螟蛾類害蟲的防治效果顯著提升,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了三成。」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


施肥方式也悄悄革新。透過測土配方和緩釋肥料的應用,農作物“缺什麼補什麼”,既滿足了生長需求,又避免了過度施肥。春季稻田裡,根據京西稻生長週期量身打造的「油菜花+稻米」種植模式大放異彩,金黃的油菜花海成為特色農業景觀。有研究表明,油菜花氮素、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含量分別佔乾物質的2.52%、0.53%和2.57%,同時也富含微量元素。花期過後粉碎還田,成為天然的綠肥。 「油菜花作為綠肥粉碎還田後,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提高,水稻產量提升了10%以上。」一位農技專家說。


稻田管理邁向智慧化


每天清晨,京西稻核心種植區的田間小路上,回收員會將一袋袋廢棄農藥包裝、廢棄農膜裝車。 「去年全區共回收了124噸農膜、8噸農藥包裝,回收率超過90%。」回收員介紹。這套「以舊換新」的回收機制,讓田間垃圾變廢為寶。


稻稈的「華麗轉身」同樣令人稱奇。在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示範站,秸稈與廚餘處理產生的沼渣混合,經過協同發酵,變成了營養土。 「一噸秸稈能產出0.8噸營養土,既解決了焚燒污染問題,又為企業創造了效益。」技術員介紹,這種循環模式,讓農業廢棄物真正實現了「從田間來,回田間去」。


春季走進京西稻智慧農場,無人駕駛的插秧機正在作業,物聯網感測器即時監測土壤墒情,無人機在空中精準噴灑生物藥劑…


「海淀區引進了覆蓋水稻耕種管收全過程的智慧整裝農機、基於物聯網的作物精準種植系統實現水稻的精準化種植管理、智慧農場數位化綜合管理雲平台、京西稻全製程品質追溯系統、智慧農場綜合營運指揮中心及田間數位農業展示及配套產學研服務,透過整合應用新一代物聯網、大數新世代根據、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現代農業資訊科技的智慧農場數位化綜合管理雲端平台,進行智慧農機管理、農場綜合營運管理,實現耕種管收全流程作業的 '分析過去、管理現在、決策未來 '。據了解,智慧農場可節省約30%以上的化肥、農藥、灌溉用水,並增產10%-15%,節省人工80%。


科技的力量不僅提高了產量,更精細地呵護生態環境。智慧灌溉系統按需供水,避免了傳統漫灌的水資源浪費;精準施藥技術大大提高藥物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有益昆蟲的傷害。夏季傍晚時分,田間蟲鳴陣陣,螢火蟲在稻叢間閃爍,與遠處翩躚的池鷺構成一幅靈動畫卷。


生態效益與農業產出雙贏


夕陽西下,白鷺在田間悠然踱步。據悉,「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統」已獲評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京西稻核心種植區相繼榮獲「中國美麗田園」「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等稱號,並成功創建北京生態農業園區稻香小鎮等。


目前,海淀區正結合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深入調查植物生長旺盛期土壤微生物、線蟲、蚯蚓的生物量、活性、多樣性和功能,摸清土種的生物多樣性和功能家底,進行耕地健康的土壤生物學綜合評估。


「稻田珍稀鳥類的出現,是農業綠色發展的累累碩果,也是農業景觀效應的生動體現。」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管理科副科長吳姣姣介紹,「將繼續深入做好農業綠色發展工作,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讓這片土地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守護者。」


在這片「寶藏稻田」裡,每一株稻穗都承載著綠色農業的智慧,每一隻飛鳥都訴說著生態修復的故事。當農耕文明與現代科技相遇,當生產效益與生態保護共生,京西稻田正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