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黑龍江海倫:科技賦能助力玉米高產高效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9-03 | 105 次浏览 | 分享到:

金秋時節,碩果盈枝。位於黑龍江省海倫市前進鎮勝利村、雞訥公路路南,距離市區16公里處的勝利大壟玉米科技示範園區內,連片種植的玉米鬱鬱蔥蔥、植株健壯、籽粒飽滿,一片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這個佔地500畝的科技示範園區,正以其規模化、標準化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成為引領區域農業提質增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動典範。



科技示範園區由海倫市孫亞芝家庭農場負責經營管理,精選迪卡C1563、合玉45、中迪5679等優良玉米品種,全面採用大壟雙行密植栽培技術,公頃保苗密度達7.5萬株,目標產量設定為每畝900公斤,展現了依靠科技。


園區的茁壯成長與豐收預期,得益於一系列整合應用的先進農業科技措施:


一是推行科學輪作模式。 園區堅持“豆米輪作”,前茬作物為大豆,本茬種植玉米。這種模式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結構和肥力狀況,減少了土傳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和田間雜草的滋生,為玉米健康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是實現可持續高產量優質的重要基礎。


二是實施精細整地作業。 園區高度重視土壤準備工作,於去年秋季運用雷肯聯合整地機和雷肯滅茬缺口圓盤耙等先進機具進行深松耙耢聯合整地,成功起出110厘米大壟,打破了犁底層,增強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今春又進行了壟斷分層施肥,使土壤達到最佳待播狀態。


三是應用大壟密植技術。 於5月7日適時採用格蘭播種機進行精密播種,在110厘米的大壟上進行雙行播種,行距40厘米,株距24厘米,實現了高密度種植,最大化利用了光熱資源和土地空間,為高產奠定了群體基礎。


四是整合水肥一體化技術。 透過淺埋滴灌系統,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實現了對玉米根區的精準水分和養分供給。這項技術不僅顯著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節省了資源,還有效促進了玉米根系的生長發育,為奪取高產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五是貫徹綠色防控理念。 在病蟲草害防治上,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採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等綠色技術,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有效保護了農田生態環境,確保了農產品品質安全。


六是推進統防統治與航化作業。 在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利用無人機開展航化作業,巧妙地將病蟲害防治、葉面營養補充、化控調節、促早熟等措施相結合,實現了“一噴多防”、“一噴多促”,達到了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顯著效果。



目前,園區內玉米長得均勻旺盛,果穗發育良好,預計將迎來豐收季。這片科技示範田不僅預示著經營主體的喜悅增收,更集中展示了現代農業科技的強大威力,為海倫市及週邊地區玉米生產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對於帶動區域農業現代化發展、穩固「大糧倉」根基具有重要意義。豐收在望,喜悅在即,科技示範園區的成功實踐正在黑土地上寫著依靠科技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