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平谷開幕。來自90多個國家地區的近800位涉農領域科學家、企業家等,圍繞南南合作、設施農業、可控農業、智慧養殖等主題,共論韌性食物供應體系建設,共探農食產業挑戰與發展路徑。
與會專家表示,目前,全球農食系統正面臨氣候變遷加劇、地緣局勢波動、人口持續成長等多重壓力,建構安全穩定的韌性食物供應體系,關係到全球糧食安全,關乎人類永續發展。

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上,觀眾在同期舉辦的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參觀導覽。
統計顯示,中國用約佔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全球近20%的人口,科技創新成為引領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中國多地立足資源禀賦與技術優勢,透過「產學研」協同、科技育種、智慧種植、特色產業培育、生態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動農業生產向生態化、智慧化、產業化轉型。
「科技創新是實踐大食物觀、建構韌性食物供應體系的關鍵。」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鍾登華說,中國持續推進農業領域的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全球農食系統韌性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開幕式上,北京「農業中關村」核心區發展2.0計畫、中國農業大學神農大模型3.0等一系列成果正式亮相。

這是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上,觀眾在同期舉辦的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參觀農機
「作為北京『農業中關村』核心區,平谷始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合成生物、關鍵技術轉化、企業集聚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北京市平谷區副區長彭石介紹,目前,平谷已集聚首農、拜耳、博瑞迪等多家農業成果,透過117個醫師「博士化農場」吸引百項農業成果推動百項農業成果。
與會外國嘉賓表示,期待與中國專家在現代種業、智慧農業、智慧裝備、產學研融合等領域進行更深層、更寬領域合作,攜手助力世界糧食安全,共築韌性農食未來。
據悉,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國際農業研究諮詢組織聯合主辦,大會將持續至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