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農業報
canews.top
Product Center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水稻抽穗結實期田間管理技術要領
來源: | 作者:本報 綜合報導 | 发布时间: 2025-08-27 | 191 次浏览 | 分享到:

老張蹲在田埂上,捏著沉甸甸的稻穗笑得眼角褶子都擠在了一起。


「這穗頭壓得彎了腰,今年咱這畝地少說能多收兩袋糧!"他順手薅了把稗草丟到田埂外,"抽穗灌漿這節骨眼上啊,就跟伺候月子似的,得把水肥病蟲害都照料周全咯。"



水稻抽穗那陣子最怕缺水,老張天天扛著鐵鍬在田裡轉悠。他總念著"稻打苞,水及腰",這時田裡得保持三指深的淺水層。隔壁老李去年捨不得放水,結果抽穗時遇上乾熱風,稻穗頂端都白了,癟穀子多得能篩出半筐。現在老李學乖了,每天清早第一件事就是拎著尺下田量水深。


灌漿期澆水更有講究,老張獨創的"三天濕兩天乾"法在村里傳開了。他邊給排水口扒土邊比劃:"就跟人吃飯得細嚼慢嚥似的,土地也得喘口氣。灌次水讓它自然落幹,等田面稍微發白再灌,這樣稻根能紮得更深。"去年農技站測產時,他家的千粒重比別家足多出兩克半。


追肥要看苗情臉色,葉色泛黃的得趕緊補點"月子餐"。老張總說"稻子黃臉婆,得要尿素救",每畝撒個四五斤尿素就跟給產婦喝紅糖水似的。不過他也吃過虧,前年給長勢旺的田塊多施了氮肥,結果貪青晚熟遇上秋淋,金燦燦的稻穗愣是在桿上發了芽。



葉面肥可是老張的獨門絕活。他背著噴霧器在田埂上穿梭,嘴裡哼著梆子戲:"磷酸二氫鉀,噴噴更解乏,籽粒飽滿像金豆,壓得秤桿往下趴。"這話還真不假,他去年做的對比試驗顯示,噴過三遍葉面肥的稻穗比沒結肥的每穗多結八粒糧。


七月中旬是病蟲害鬧得最兇的時候,老張在田頭支了盞太陽能殺蟲燈。每晚燈下噼裡啪啦的熱鬧場景,被他形容成"給害蟲辦集體婚禮"。對付稻瘟病他有個土法子-趕在破口前用戊唑醇拌細土撒施,既省藥又管用,這招讓他在全鎮種植戶大會上得了表揚。


颱風季來臨時老張最忙活,帶著全家清理排水溝的樣子活像防汛指揮部的老幹部。 "稻怕風雨淋,人怕老來貧",他總邊加固田埂邊念叨。去年"梅花"颱風過後,別人家稻子倒成一片,他家田裡卻站得穩穩噹噹——秘密全在他提前排水降了水位。



高溫天裡老張有妙招,晌午最熱時他往田裡灌深水。白花花的水汽蒸騰起來,遠遠看去整塊田像蒸籠似的。 "這叫給稻子開空調",他擦著汗笑道,"水溫比氣溫低五六度,稻穗灌漿更得勁。"農科所的數據顯示,採取降溫措施的田塊空殼率能降低百分之十五。


寒露風是秋田的隱形殺手,老張在降溫前總會把田埂加高五寸。 「深水護胎」這手絕活是他從爺爺那輩傳下來的,寒潮來時別家稻穗凍得發黑,他家的還綠瑩瑩地透著生機。鎮上的小伙子們都笑稱他是"稻田老中醫",專治各種不孕不育--指的就是水稻空秕率低。


收穫時機要拿捏得準,老張教徒弟時愛打比方:"九成黃,十成收,十成黃,兩成丟。"每天清晨他都要掐幾穗稻穀放在掌心揉搓,稻殼裂開的脆響聲比鬧鐘還準。去年他家的稻子比鄰村早收三天,剛好躲過連綿秋雨,每公斤多賣了兩毛錢。


現在老張成了田間培訓班的特聘教師,帶著大夥在稻浪裡穿梭示範。金黃的稻海映著夕陽,他彎腰拾起掉落的稻穗輕聲感嘆:"伺候土地就像談戀愛,你得讀懂它的喜怒哀樂。"秋風吹過層層稻浪,那些彎腰的稻穗彷彿在向這位老農致意。